云州区贯彻落实“两山”理念:“三绿”并举经营提质 打造生态文旅样板区
一、云州区基本情况
云州区位于黄土高原北部,晋冀蒙交界处,大同盆地中部,南北高、中间低,南北两边被和阴山山脉的采凉山和太行山脉的恒山夹抱,西接大同主城区,东出京津渤海湾,桑干河由西向东贯穿区境。国土总面积149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陵区占45%;平川占55%,平均海拔1040米,平均气温5.8℃,年平均降雨量386.8毫米,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丘陵区,特殊灌木林地区,土地贫乏,生态环境脆弱。
二、生态建设思路
十八大以来,为推进国土绿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构建美丽生态云州,云州区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区第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五区”建设,把生态文旅样板区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持续接力抓好,近5年来,云州区紧紧抓住政策机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持“整体规划、科学设计,产业先行、标本兼治”的原则,加强工程管理,认真组织实施,不断探索国土绿化模式,丰富和完善生态建设思路,大力实施森林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国土绿化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植树种草,狠抓重点工程
云州区始终坚持“三绿”并举,在南北两山夹抱的狭长地带,坚持不懈地开展风沙地绿化、平原绿化、三北防护林建设等生态建设活动,使全区生态建设出现了跨越式发展。完成造林种草等各类治理任务72.28万亩,林草总面积达到111.74万亩,总覆盖度达到50.36%。高标准绿化国道、省道、区道等主要交通干线123.99公里,建成宽20~100米的高标准生态景观林带;高质量绿化交通沿线荒山荒地0.7万亩,完成环城绿化0.4万亩,美化、绿化生态示范村庄42个。同时,在大规模生态建设中,先后建成万亩以上高标准、高质量生态建设工程10余处,这些工程与通道绿化、村庄绿化、闲散地绿化等大小工程相互连结,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多模式、多内容的绿色屏障,使全区风沙危害、水土流失、自然景观都得到明显改善,出现了过去很少见到的小风不起尘、大风不起沙、洪水难见到、水土不下山的现象。
大同市云州区昊天寺景区国土绿化成果
(二)健全完善制度,突出精品建设
区委、区政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坚持“三绿”并举、“四库”联动,提质兴业利民,坚持“实施起点高、科技含量高、综合治理强”的建设原则,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严格把关,保证质量,走出了一条科技营林、制度管林、精品带林、规模兴林的良性生态建设之路,建立完善了绿化目标责任制、领导干部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和年度建设任务完成责任制,将生态建设成效作为考核乡镇和区直有关部门党政“一把手”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调整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强化了科级干部的生态意识,有效促进了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在治理方式上,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设计,确定划分了14个立地条件类型、设计了6个工程治理模式,因地制宜,选择了油、杨、柠等10多个适生树种,实行了乔乔混交、乔灌混交、林草间作、林药间作、带网片结合等五种治理方式,确保了防沙治沙工程的科学合理。在技术推广上,坚持科技培训,强化服务,推广覆盖林业、容器袋育苗造林、大苗栽植、抗旱保水剂使用等先进实用技术,对未经培训的队伍不准参加施工,不符合技术方案操作不允许造林,有效保证了技术方案的严密实行和造林种草的成活率,在苗木质量上,实行种苗集中采购、集中调运、签定合同的办法,做到了质量不合格的苗木不调,未经检验和检疫的苗木不用,不符合国家苗木标准的苗木不允许造林,保证了种苗质量和科技含量,在依法管护上,颁布《关于林草资源保护的令》严格落实《山西省禁牧轮牧休牧条例》,实现了治理一处、封禁一处、管护一处,巩固了治理成果。此外,云州区一直坚持按山系、按流域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办法,整体规划,分片实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包围战和歼灭战,不仅便于组织实施和管理管护,而且治理效果也十分显著。为了保证规模治理工程的质量,坚持典型引导,示范带动,树示范样板,建精品工程。
大同市云州区许堡乡上庄村北沟坡风沙地治理成效
(三)森林经营提质,提高治理效益
对20多万亩退化林进行了改造,综合其他地方成功的改造经验,制定多种形式的改造方案:
1.结合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稳妥实施。在保证林分结构稳定,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依法依规调整树种,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据国家十部委出台的《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改农经﹝2020﹞1753号)文件精神,积极招引市场主体,种植具有良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的木本粮油树种,适合干旱地区生长的绿化彩化财化树种,实现增绿增景增收目标。利用云州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标准地+承诺制+全代办”和七条招引优惠政策,加大政府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招引木本粮油和林下采集加工企业,积极创建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基地。近两年,云州区招引市场主体发展林药种植2万亩,养殖林禽林畜1.23万头(只),依山靠水发展林下露营基地8家。2024年在农业示范园区招引百谊生物科技(山西)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2025年建成沙棘加工车间,年产沙棘原浆1万吨,年产值1.5亿元,成为全区乃至全市沙棘产业发展的新引擎。2024~2025年引入3个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共投资28~31亿元,流转25年期灌木林地1.65万亩。农户每年每亩可获得林地流转费270元,村集体每年每亩收取管理费80元。按照综合效益最佳的生态修复方案,在光伏方阵下全部种植沙棘,实现园区加工企业+光伏项目+林下经济的良性互动。
乔木林林间空地种植中药材透骨草
2.在不同的立地类型灵活选用造林树种。坚持统筹规划、区域治理、保留结合、针阔混交、系统推进的原则,重点探索和试验油松(樟子松)退化林改培修复。通过油松纯林改培和修复,促进油松纯林向混交林转化,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油松退化林修复树种优先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山桃山杏、紫叶稠李、柳树等阔叶彩叶树种,伐针补阔、见空插阔,与原有油松林形成团块状混交,形成针阔异龄复层混交林,促进森林正向演替。
3.坚持退化林修复与文旅景观打造相结合。将退化林改造和文旅紧密结合起来“一盘棋考虑”,道路两侧树木适当降低高度打开游客视野,树种更新注重“彩化”,形成“花海”景观。在退化林的改造过程中,云州区结合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和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的保护利用开发,加大彩叶树种的栽植比例,为云州区生态文旅样板区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在改造过程中,云州区将坚持专业队伍施工、行政领导包片、监理队伍护航的机制,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和苗木的成活保存,为全区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
大同火山群小老树改造后的治理成效
4.引入市场主体进行森林经营。鼓励林业及绿化企业承包集体林地开展森林经营。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企业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开展林分改造、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提高森林质量和产出效益。支持和引导大同市兰园绿色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单独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将扩绿、经营双“提质”作为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家底。逐步推动建立起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让青山常绿,后继有林。
经过持续不断地国土绿化建设,云州区已把“山山和尚头、处处鸡爪沟、土地尽沙丘、风吼百姓愁”的荒凉之地,治理成如今“山山松涛阵阵、河边岸柳成行、火山绿树掩映,湿地百鸟鸣唱”的观光旅游地,形成了一个“U”字形的林海翡翠,为京津冀生态安全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到2024年末,全区的林地面积65.53万亩,草地46.21万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由于生态建设成绩突出,治理成果显著,云州区(原大同县)先后被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山西省生态县,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首家国际健康养生基地称号。
下一步,云州区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实施森林经营,提高全区林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夯实和提升林长制工作水平,在“林”字上精准发力,在“长”字上履职尽责,在“制”字上创新发展,走出一条由林业保护向林业产业开发转变、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让云州区人民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